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農家紅火小日子

第二百二十一章 聞風而至

農家紅火小日子 一耳清風 2614 2025-04-13 13:54

   送走古村長和柳村長後,王有富又回到周家。

   他有些不解,為何清荷丫頭會願意讓其他村子也加進來,其他村的人加進來,自己村裡的人豈不是就要少做幾天工,讓自己村裡的人多掙些錢不更好。

   他得問一問,省得萬一有村民發牢騷,他也有理由堵住這些人的嘴。

   王有富既然問了,清荷便将自己的想法據實以告:“村長爺爺,咱們修這條路,不可避免要經過陽泉村和三裡村,少不了要和這兩個村子的人打交道,要是做得太絕,我怕事情會不順利。”

   “況且再過兩個多月就要過年,光咱們自己修,得修到年後去,開了年不久又該春種了。咱們繼續修吧,耽擱地裡的活,村裡的人多半會不願意,不繼續修的話,那路隻修一半就放在那裡,又不方便。”

   “多些人做工,争取年前就把路修完,省得耽擱地裡的活,也省得那兩個村裡的人有氣,找咱們的麻煩。”

   是啊,王有富恍然大悟,他怎麼忘了這茬。

   要是直接拒絕了那兩個村子,他們心裡有氣,肯定會明裡暗裡的使壞。

   還有春種的事,不管啥事都不能把地裡的活擱置下。

   “清荷丫頭你考慮得全面,自己吃肉,也得讓别人跟着喝口熱湯。”王有富真心實意地誇着清荷,自己在心裡默默計算着。

   一個村子三十個人,兩個村子加起來也才六十個人,隻有自己村子的一半。

   這樣一想,王有富心裡就舒坦了。

   清荷看得好笑,真是個護短的老頭子,不過也正是因為村長這樣的性子,村裡人才更信服他。

   她說得理由隻是表面上的理由,她修路的目的,除了方便送貨外,本就是為了提高自家的聲望。

   兩個村子的人聞風而至,自己送上門來,于她來說,是大好事。

   苗不離一路從京城出發,進入平陽縣時已是臘月,他拿着三皇子給他的書信,直接去了平陽縣衙。

   縣衙裡的人,聽說是京城來的當官的,接了信一路上跑得飛快。

   片刻之後,宋縣令帶着人把風塵仆仆的苗不離主仆,接進了宋府安頓。

   這一路走來,路途遙遠,整日坐馬車趕路,頗為疲累,這會到了平陽縣衙,苗不離整個人已是疲憊不堪,比出發時瘦了一大圈。

   宋縣令有心想問問京中的情況,但他見苗不離神色疲倦,便沒多問,先安排了人準備飯食與房間,讓苗不離主仆先行休息。

   想到苗不離主仆初來平陽縣,恐吃不慣這邊的飯食,宋縣令特意讓廚娘做了京城那邊的口味。

   苗不離感念宋縣令細心照顧,第二日對着宋縣令好一番感謝:“多謝宋大人,昨日老夫實在是太過失禮,都沒好好與宋大人打招呼。”

   “苗大人,不必介懷,天冷路遠,苗大人一路行來,神疲乏力乃是正常。”宋縣令不是個在意小節之人,大冬天的趕路,換誰都受不了。

   更何況苗不離願為了紅薯之事,趕一個多月路來平陽縣,可見是個做實事的官,是他最敬佩的那一類人。

   “苗大人,不知三皇子可好?”宋縣令多年不見好友,心中挂念,忍不住想問問他的情況。

   苗不離聽出宋縣令語氣中的關切,心中好奇:“宋大人認識三皇子?”

   “嗯,認識,三皇子與我曾是年少好友。”提起好友,宋縣令眼中含笑。

   三皇子願意親手寫下書信交給苗不離,可見苗不離人品不錯,是個能信的人。

   宋縣令當年的事,苗不離也略有耳聞,他觀宋縣令眼光清正,對人對事細心負責,是個有能力的人。

   再想想京城宋侍郎家那位鬥雞遛狗的嫡出少爺,在整個京城那都是排得上号的纨绔子弟。

   苗不離暗中搖頭,也不知宋侍郎眼睛是怎麼長的,竟錯把珍珠當魚目,如此眼瘸,是怎麼坐到現在這個位置上的。

   殊不知宋侍郎不是眼瘸,而是勢利眼。

   宋夫人娘家兄長比他官大,宋夫人所出的嫡系,他就是不喜歡這個嫡子,也得忍着。

   苗不離不愛打聽别人的事,宋縣令說他與三皇子是幼時好友,他沒有多加打聽其中細節,而是體貼地說起了三皇子的一些人盡皆知的事。

   宋縣令離京甚久,離家時又沒什麼勢力,京中的一切消息,他都不知,這些京中人人都知道的事,他從未耳聞,聽得是津津有味。

   苗不離心念紅薯,隻在宋府修整了一天,便想繼續趕路,去看看增産後的紅薯。

   對于這件事,宋縣令也很關心,也想去看看,便與苗不離說好,第二日一早與他一同前往王家莊。

   于私這畢竟是他轄内出來的,這事若是真的,于他算是大功一件。

   于公來說,糧食能增産,獲益的是普通百姓,百姓們能吃飽,能安居樂業,不就是他為官的意義嗎。

   鐘靈秀知道宋縣令要去王家莊後,頗為遺憾自己不能去,她早就想去清荷妹子看一看了。

   隻是平陽縣離王家莊有些遠,一來一回至少要兩天時間,家裡孩子太小,離不開她。

   “要不,你跟我一起去,把孩子留在家裡,咱們歇一晚就回來,不會有什麼事的。”宋縣令心疼媳婦,一切以媳婦的想法為重。

   當娘的怎麼可能丢得下孩子,宋縣令這樣說,鐘靈秀又不同意了:“那怎麼行,彥哥兒才一歲多,巧巧也才八歲,咱們都走,孩子怎麼辦?你也狠得下心。”

   “家裡不是有下人在嗎?再說就一晚上,能出什麼事,你要是實在不放心孩子,要不然帶着孩子一塊去吧,多住幾日,就當散散心。”他近來公務忙,沒什麼時間陪家人,妻子想去,他正好能陪陪他們。

   鐘靈秀自己想去,可這一去,路上得這騰半天,大人受得了,孩子卻不行,兒子還太小,容易生病。

   她想了一下,還是決定不去,氣呼呼地瞪了一眼宋縣令:“天寒地凍得,孩子折騰病了怎麼辦?半點都不細心。”

   狠心的宋縣令閉了嘴,不再接話,多說多錯,他聽媳婦吩咐就得了,多什麼嘴啊。

   鐘靈秀自己去不成,也沒忘了給清荷一家備回禮。

   自從清荷與府城的人合作後,幾乎每月都叫人送東西給她,大多都是些她和巧巧愛吃的,還有給彥哥兒的新衣裳,新玩具什麼的。

   她知道清荷一家不喜奢華,便準備了很多實用的東西,皆是些吃食布匹之類的。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