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農家紅火小日子

第二百二十二章 民風淳樸

農家紅火小日子 一耳清風 2633 2025-04-13 13:54

   次日一早,宋縣令與苗不離同坐一輛馬車前往王家莊而去。

   到王家莊路上有好幾個時辰,閑坐無趣,宋縣令擔心苗不離無聊,便邀請苗不離與他同乘。

   二人在馬車上手談幾局,或是聊聊天,也能打發些時間。

   臨近午時,不知進了何處,外頭傳來一陣陣喧鬧聲,聽起來好不熱鬧。

   宋縣令掀開窗簾往外看,見是一群群漢子正在喊口号搬石闆,旁邊有人在敲碎石,還有人在拿碎石子鋪路。

   他凝神看了一下,不由驚疑,這是在修路?

   “這是何處,怎的這麼多人在修路?”苗不離不知何時也探出頭來,疑惑出聲。

   鄉野之地,又不是臨近州府,誰會花錢花精力在這裡修路?

   宋縣令做書吏時,鎮子附近的村子他也去過,這裡似乎是叫陽泉村,就是不知道為何在這裡修路。

   他朝離得最近的一個漢子喊道:“這個大哥,你們是哪個村的,怎麼會在此修路?”

   聽見有人叫,那漢子循聲望去,見是坐在馬車上的人詢問,能坐馬車的,那都是有錢人,鄉下人家不願得罪有錢人。

   那漢子大跨幾步走近馬車:“我是陽泉村的,這不是冬日裡農閑嘛,王家莊的周大善人家出錢修路,從幾個村子招了人修路,每天二十文工錢呢,可惜隻有三十個名額,我家三弟就沒來成。”

   漢子說話的時候,語氣中隐隐帶着得意。

   村長選人的時候就說了,就要村裡最出色的三十人,既勤快又壯實的那種,他們家好幾個兄弟,就他一個人選上了。

   一天二十文工錢,一月就是六百文,今年過年他家能好好過個肥年了。

   王家莊周大善人?

   宋縣令心念一動,清荷妹子家不就是姓周,也是住在王家莊。

   這人說的,莫不是清荷妹子家。

   他繼續問道:“大哥說的周大善人,莫不是王家莊周明遠家?”

   “是啊,你們也知道周大善人?你們這是要去他家?”那漢子驚喜道,沒想到周大善人的名聲這麼響,都有人慕名而來了。

   宋縣令含笑點頭,他沒料到,清荷妹子家會如此大義,不僅舍得出錢為村裡修路,還願意修一條從村裡到鎮上的路。

   這份心,實在是難得!

   那些富了多年的鄉紳富豪,個個富得流油,又到處宣揚善名,都是嘴上說得好聽,就是沒見到誰動真格的,說白了就是沒有清荷妹子這份兇襟。

   那漢子得到答複,興沖沖地跑到前頭一個正在分湯的人面前,說了些什麼。

   那掌勺的人,伸着脖子朝馬車這邊望了望,随後往馬車走來。

   分湯的是王長喜,因着進了臘月,天氣越來越冷。

   清荷買了些豬大骨炖湯,隔三差五地送到修路這裡來,叫大夥喝口肉湯暖和暖和。

   今天正好是臘月初八,不僅有骨頭湯,還有香噴噴的臘八粥。

   不是那種清湯寡水的稀粥,而是加了豆子的稠粥,比自家吃飯還舍得下米,修路的漢子一個個吃得眉開眼笑。

   大冷的天,一碗熱湯,一碗稠粥下肚,填飽了胃,也溫暖了人心。

   不知從何時起,這些修路的村民不約而同地稱周家的人為大善人。

   王家莊的人聽說後,打心眼裡高興,随即把村裡建學堂,修路,收菜這些事通通一說,換來别的村子裡的人更多羨慕的眼光。

   王長喜把分湯的事交給同村的一個村民,自己小跑到馬車旁:“兩位老爺是要找周二哥嗎?”

   “嗯,沒錯,我們頭一回去,不清楚路,勞煩大哥指條路。”宋縣令語氣親和,夾雜着些許迫不及待。

   他去王家莊不僅是想看看增産後的紅薯,幾個月前孟奎那小子就說,清荷妹子一家在村裡建了學堂,讓村裡的孩子都有書念。

   前頭還說在村裡修了路,如今村子裡大變樣,和别的村子都不同,他聽得心癢,早就想一看究竟。

   他想看看,一個普通的村子,能變得多與衆不同。

   “正好我要回村,我在前頭給兩位老爺帶路,去王家莊的路很好認,順着這條新修的石子路一路走就到了。”

   王長喜如今是周家作坊送貨的隊長,每個月都要往府城跑一趟,長了不少見識。

   他見宋縣令的馬車和穿着不差,以為他們是來周家談生意的,為了不得罪人,語氣間頗為恭敬。

   馬車一路行至王家莊,從進了村子起,宋縣令便在觀察整個村子。

   村裡的房屋和别的村子并無太大差别,并不都是青磚灰瓦房,黃土建的土房不在少數。

   有差别的,是那條又寬敞又平坦的石闆路,還有路上村民們的笑臉。

   怎麼說呢,王家莊村民臉上笑,帶着一股感染力,是那種對未來充滿期待,充滿向往的笑容。

   宋縣令心中動容,百姓安居樂業,心懷希望,不就是人人期盼的太平盛世嗎?

   若是整個平陽縣皆能如此,那該多好啊!

   一旁的苗不離比宋縣令更激動,從進了村子,不停在發出陣陣驚呼聲。

   村子裡難得有馬車,但凡有馬車來,大夥都知道是去周家的。

   路上有人問馬車裡是什麼人,王長喜就說是去周家談生意的。

   談生意好啊,周家生意多,村裡人才能掙錢,别的不說,光賣菜就能掙不少,要是生意再多些,多建兩間作坊,多招點人做工,就更好了。

   于是,到清荷家這一段路上,不停地有村民打着膽子跟宋縣令和苗不離說話,倆人收獲了村民們一籮筐的吉祥話。

   所謂民淳俗厚,抱素懷樸大抵就是如此吧。

   周家二房的院子裡,清荷正和金婆婆在廚房搗鼓自家中午要吃的臘八粥。

   給工人們喝的臘八粥是她家出的東西,王有富分給了幾家婦人,叫她們幫着煮的。

   一百多個人的粥,一家人哪裡煮得過來。

   “大丫頭,你咋想起來要吃臘八粥了,往年你和清文最是麻煩,都不愛臘八粥的的豆子,吃臘八粥不吃豆子,那咋吃,後面你娘幹脆就不煮了。”李氏聽到大孫女說要吃臘八粥,覺得挺奇怪的。

   “奶奶,今天這個粥不一樣,你待會試試就知道了。”原身也不愛吃豆子,這個毛病倒是和前世的她一樣。

   不過她今天要煮的,不是有好幾種豆子的甜口臘八粥,而是鹹口的臘八粥。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